2021可降解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產業金融智庫第四次年會嘉賓觀點集萃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常婷婷
- 來源:中國化工報
- 發布時間:2021-12-0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2021年限塑禁塑政策趨嚴,疊加“雙碳”政策紅利,催生了可降解材料巨大的市場需求,產業迎來了“黃金賽道”,也成為創業投資的熱點。新形勢下,可降解行業產業現狀與競爭格局如何,可降解材料改性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2021可降解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產業金融智庫第四次年會嘉賓觀點集萃
【概要描述】2021年限塑禁塑政策趨嚴,疊加“雙碳”政策紅利,催生了可降解材料巨大的市場需求,產業迎來了“黃金賽道”,也成為創業投資的熱點。新形勢下,可降解行業產業現狀與競爭格局如何,可降解材料改性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常婷婷
- 來源:中國化工報
- 發布時間:2021-12-06
- 訪問量:0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創新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化工新材料與國家安全、國防安全以及戰略新興產業關系密切,是一個國家工業和產業發展水平以及一個國家整體技術水平的典型代表,直接推動并影響著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速度與進程。
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作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年來全球重視和研發的重點。我國當前面臨“雙碳”政策的要求,生物基可再生資源制得化學品和可降解塑料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去年以來我國禁、限塑政策的頒布并實施,聚乳酸以及PBAT等可降解材料迅速升溫,成為人們關注、企業研發和規劃建設與生產的最大熱點,甚至出現了過熱狀況,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的產業化受技術與創新的制約;二是生物基化學品和可降解材料,目前經濟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不多;三是生物基化學品和可降解材料原料的制約瓶頸明顯;四是可降解材料只能部分代替化石原料的合成材料,解決塑料污染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可降解材料。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并思考。
助推可降解材料高質量發展,一切問題的解決關鍵是創新。通過創新解決技術不成熟的問題,通過創新解決工程化產業化的問題,通過創新解決經濟性和競爭力的問題。同時,在面臨“雙碳”目標時,還有一個新的領域創新課題,也就是全球高度重視、都在研發和技術攻關的一個熱點——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制甲醇,進而制烯烴、有機化學品和新材料,這也值得我們去研究和關注。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學軍:“產業+金融”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圍繞著“主戰場、制高點、講故事、生態圈”這十二字方針,不斷改革開拓。四年前,我們響應國家金融政策號召,結合化工產業發展實際,推出了“促進產業+金融行動計劃”,旨在推動化工行業的產融結合,有效對接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此舉得到了產業界、金融界積極的響應與支持。
四年來,圍繞“產業+金融”,我們與產業界、金融界一道,啟動了多項探索性、開拓性的工作。其中包括:聯合金融機構籌備產業基金;產業金融調研,去年和今年主要聚焦細分賽道可降解材料領域的產融發展;投融資對接,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智能制造簽署了多項協議;積極推進“產業+金融”宣傳服務平臺建設等。我們努力通過這個平臺,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的產業金融環境,實現多方共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更加規范、透明、開放,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金融行動計劃”也將為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新動能。
華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景利:立足綠色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
綠色、低碳與循環發展是華峰集團“十四五”千億產業布局的一項重點戰略目標。近年來,隨著華峰集團在己二腈、PPC兩大“卡脖子”技術方面的突破,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全力培育壯大尼龍66一體化和可降解塑料產業。在可降解材料的賽道上,華峰集團利用產業鏈上的技術積累,歷經數年潛心研發,目前已突破了PBAT可降解材料產品性能提升的關鍵技術,建成了年產3萬噸的產業裝置,得到了熱性能、力學性能和組合性能優異的可降解產品。
同時,華峰集團還緊緊圍繞著碳中和目標,成功開發出二氧化碳基高分子量生物可降解材料。該技術主要以工業廢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為原料,采用目前主流的串聯式聚合工藝,能實現半年優化生產,具有大幅降低能耗、負產物少、產品性能穩定等優點。
華峰集團將努力推動產品向品質化、差異化、環保型高附加值轉變,實現產業鏈、產品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華峰集團也將在已建可降解塑料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擴建,為國內可降解材料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發揮示范作用,為降解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為碳達峰碳綜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副所長董戰峰:抓住“雙碳”政策新機遇
“雙碳”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抉擇,是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一個重要承諾。當前,碳排放成為全球發展共同的外部性因素,是全球最為重要的共同政治問題。國家已明確規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對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要堅決拿下。
“雙碳”政策給可降解材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市場空間,如何抓住機遇是關鍵。從行業角度來看,跟緊國家大方向,制定實施行業碳中和戰略是前提。同時,推進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行業長遠發展的根本,要清楚地認識到碳效益、碳資產是企業重要競爭力。此外,企業要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積極探究碳中和戰略方案,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做戰略儲備,并積極爭取國家后續出臺的系列利好政策與專項資金支持。在技術供給方面,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國際先進技術的消化,另一方面對自主性及顛覆性技術要加強協同管理,加強技術攻關與加速產業轉化。企業自身還應探索管理生產運營的新要素,加快構建現代碳治理能力。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中國合成樹脂協會生物降解樹脂分會秘書長季君暉:塑料污染治理需降解與回收雙管齊下
雖然現在社會上經常有人說“對塑料說NO”,但實際上塑料本身并沒有問題,出問題的是塑料廢棄。由于大量廉價的塑料一次性用品或者其他一些塑料制品使用后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生態受到了破壞。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廢棄塑料回收率只有約30%,其余約70%則通過填埋、焚燒和泄漏過程處理,塑料廢棄量較大。2021年,我國發布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明確推廣塑料替代品,同時也強調了廢棄塑料的回收與再利用。而使用過程被污染、不允許回收等類物品包裝為降解塑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塑料回收領域有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一是熱機壓成型技術,不需對聚烯烴廢棄物進行分離,可直接進行混合回收;二是用部分聚烯烴類產品生產瀝青改性劑產品,使用價值相對較高。與此同時,我國的降解塑料領域發展較快,根據限塑令涉及到的產品,2026年后禁塑令將催生形成500萬~600萬噸的降解塑料品市場需求量。
就主流降解材料PBAT和聚乳酸價格來看,隨著這兩年國內丙交酯生產技術的突破,國內下一步聚乳酸產業的發展已經沒有技術壁壘,聚乳酸產量的提升是可以預期的。雖然近期玉米糧價攀高,但是聚乳酸的價格逐步下行,逐漸回歸正常。而PBAT因原材料BDO價格的瘋漲,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未來隨著全球性疫情的好轉,PBAT有望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態。
海通證券化工高級分析師劉海榮:主流材料PLA和PBAT應考慮布局上游
就可降解材料來說,PLA和PBAT由于成本及技術優勢,目前是行業主流。PLA和PBAT市場空間很大,從成本角度考慮,PLA未來發展比PBAT要好。
2020年下半年,按預算,PBAT產量1萬噸,利潤可達1億左右,投資回報周期3個月,但目前來看,PBAT產業情況不是很樂觀。從產業鏈上看,PBAT直接原材料為BDO、己二酸和PTA。2021年PTA價格雖有所上漲,但仍然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未來價格上漲壓力不大。從己二酸供需角度看,供需將面臨緊平衡局面。從價格角度看,2021年以來BDO產品價格快速上漲,接近近幾年高點。按原材料外購計算,PBAT處于虧損狀態。因此,未來業內想要投資PBAT,獲取可觀的利潤,原材料一體化優勢必不可少。
PLA核心壁壘在丙交酯,行業擴產規模有限。目前全球掌握丙交酯合成技術的僅有5家企業,因此行業只做PLA的企業目前產能規模較小,且大多停產。從目前投放情況來看,未來3~5年,PLA行業發展態勢較好。隨著合成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基的產品未來需求量巨大。同時,PLA企業也需要往上游布局,需要考慮乳酸配套或種植玉米彌補原材料不足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化工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溫亮:構建煤基新材料產業增長新引擎
當前,我國煤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壓力較大且項目產品方案單一、同質化問題嚴重,核心競爭力不突出。通過發展煤基新材料項目,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最終得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進而實現高質量差異化發展或有章可循。
國家能源集團所屬混合所有制上海浦景化工公司自主研發了PGA生物可降解技術,目前,2021榆林化工5萬噸/年PGA示范項目已落地。該技術主要采用乙交酯開環聚合法,主要原料依托在建的乙二醇項目且成本遠低于乳酸,與成熟的聚乳酸技術路線相同,具有高強度、高阻隔、高耐熱、全降解等優點。即使在低油價下,與石化路線的PBS、PBAT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相比,產品成本仍具有競爭優勢。
國家能源集團將按照“煤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一體化集約化布局。通過“綠氫、綠氧、綠電、儲氫、儲能”實現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耦合,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轉化。通過光伏、風電生產清潔電能、綠色氫源、引入煤基碳素材料高效儲能儲氫、氫燃料電池卡車等多能互補綜合利用的方式,多環節系統性減少燃煤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中山大學環境材料研究所所長孟躍中:CO?基生物降解材料大有可為
二氧化碳(CO?)是萬物之本,它是完美的,現在所有用的可燃冰、煤、石油、天然氣都是二氧化碳衍生而來的,且衍生過來的東西不存在枯竭問題。
多年來,中山大學研究團隊致力于塑料材料的研究。經過近十年的研發,PPC技術被突破。PPC技術是以二氧化碳加環氧丙烷產成,其中二氧化碳占43%、環氧丙烷占57%。PPC技術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可直接將造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做成塑料。經過多年的發展,PPC也從小做到25000噸的產能,但同時也存在不透明、低玻璃化溫度、耐熱性差、金屬含量高等問題。
在PPC的基礎上,中山大學研發團隊60多人用了9年的時間,對PPC技術進行了優化。即在PPC技術基礎上加上苯酐,且苯酐可做到百分百轉化,解決了固態液分離的麻煩。與PBAT降解材料相比,PPC-P苯甲酸含量相差不大,可以實現降解。PPC-P材料經過降解堆肥后發芽生長率可達97%,并在PPC技術基礎上,通過添加環氧環己烷,制成性能可調、結構多樣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彈性體,可實現玻璃透明及可降解目的。
PPC-P和PPC-X可謂是一石三鳥之技術,利用廢氣來生產可降解塑料,同時減少了石油的使用,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馮玉峰:BDO的不同原料路徑影響經濟性
當前,國內廣泛采用的BDO生產工藝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電石/炔醛法路線;天然氣/炔醛法路線;正丁烷/順酐法路線,三種不同原料路徑的經濟性存在差異。
目前中國大部分BDO產量來自電石/炔醛法,一般BDO生產企業有自己配套的電石裝置,電石的生產成本較低,BDO生產有優勢,企業盈利性較好。預計電石法生產BDO的成本優勢在未來3~5年仍將保持。但電石生產高耗能、高污染,在“雙碳”背景下,此路徑的長遠發展將受到限制。
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BDO具有資源的綜合利用優勢,在新疆地區、四川地區天然氣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以天然氣/炔醛法生產BDO經濟性較好。
以正丁烷為原料生產BDO具有能耗低、環保效益好、技術成熟、流程短、副產物價位高、下游產品靈等特點。以正丁烷/順酐法生產BDO效益好且發展前景好。
不同的原料路徑生產BDO的成本差異較大,我們預判以電石為原料生產BDO的成本優勢會慢慢失去。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BDO的路徑只能在新疆、四川等局部地區實施。以正丁烷為原料生產BDO的路徑將有跨越式發展。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屈一新:碳四原料為PBS降解材料賦值
PBS屬熱塑性樹脂,主要是通過丁二酸(或者丁二酸酐)和丁二醇(BDO)酯化、預縮聚和終縮聚制得。該方法被稱為酯化法,合成原料來源既可以是石油資源,也可以通過生物資源發酵得到,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中的佼佼者。
該材料具有加工性能良好、可生物降解性能優等特點。與聚乳酸、聚羥基烷酸酯、聚己內酯等可生物降解塑料相比,PBS價格相對較低,力學性能優異,耐熱性能好,熱變形溫度接近100℃,是國內外在生物降解塑料研發方面的重點。當然也有缺點,如不透明、降解速度過快、價格相對較貴等,重點要關注下游使用領域。
生產PBS還有一個方法是丁二酸二甲酯(DMS)酯交換法,該方法是通過DMS和BDO酯交換、預縮聚和終縮聚制得PBS。與傳統的酯化法相比,酯交換法具有分攤成本較低、產品鏈長、生產的PBS性能更加優異等優點,是未來PBS主要合成工藝路線。目前,我們研究的以碳四為原料,酯交換法合成PBS,其原理是以正丁烷為原料,生產順酐,順酐一步加氫成DMS,DMS進一步加氫成BDO,DMS和BDO酯交換法生產PBS,具有更好的經濟性。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黃勇:微納米秸稈改性開辟PBAT新路徑
面對廢棄塑料的危害,人們試圖用生物降解聚酯解決普通塑料難降解的問題。但是生物降解聚酯存在機械強度低不能滿足應用要求、價格昂貴等問題,微納米秸稈加入,改善這些問題,使其可代替普通塑料生產一次性包裝制品。
通過PBAT/微納米秸稈全降解膜實驗研究發現,其強度和韌性滿足包裝袋要求,包裝袋、垃圾袋、快遞袋可替代PE包裝袋,與市售膜相比,橫向拉伸強度、橫向撕裂強度及熱合強度都有明顯增強。加入微納米秸稈后可有效降低PBAT復合材料的比重,與市售PBAT降解袋相比,比重下降36.4%。
與改性淀粉填充PBAT比較,微納米秸稈填充PBAT,具有比重較輕的特點,生產同樣厚度的薄膜,成本較低。同時可避免與人畜爭糧的問題,原材料得到保證。通過對微納米秸稈技術進行可行性驗證,發現微納米秸稈完全可行,目前,通過機械化學法成功制備出農業廢棄物納米片材,中試工藝已經打通,并成功設計出1000噸/年規模的農業廢棄物微納米化生產示范線。
中啟資本合伙人乜君興:從市場痛點中尋找機會
投資可降解材料行業首先要看的就是行業未來的供需格局。目前大量企業把可降解材料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大力投資興建項目,這會導致很多可降解材料品種未來很快會迎來產能過剩。
但是整體的供應過剩并不意味著沒有投資機會。從產業鏈拆分環節來看,從上游單體,到聚合,再到下游的改性或加工,總還是有一些環節存在痛點、存在機會。比如我們需要思考,如果未來聚乳酸過剩了,那么未來的核心的環節會不會是乳酸呢?乳酸發酵的菌種是否還有改良提升的空間?這里面可能還是有很大的效益空間。
所以,從整體來看,可降解材料市場過剩壓力確實比較大,但只有產能過剩,價格才能下降,性價比才能提高,進而才能有更寬廣的應用開拓,市場也會變得更大。而市場足夠大之后,每一個小的細分機會就有了足夠的市場空間和進入價值。
所以企業要學會與未來長期的產能過剩共存,以全產業鏈的角度從市場痛點中找尋機會,而不是簡單的產能重復建設。企業要有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和核心競爭力,差異化定位使企業能夠更容易的賺錢,而核心競爭力決定了這家企業能否在未來的激勵競爭中生存下來。
上海東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小玲:全裝置工藝系統解決PGA技術問題
任何一個材料都有局限性和特定的應用。聚乙醇酸(PGA)是一種具有良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但在我國該領域起步晚、缺乏核心技術、產品高端化不足。
當前,我國PGA生產工藝存在瓶頸,包括丙交酯、乙交酯、收益,能耗,成本優勢上的缺陷等。針對這些問題,東庚化工通過模塊化的措施中試點平臺,進行了技術的進一步優化以及工業化的放大,并設計了全裝置工藝系統,在催化劑工藝流程及工藝設備上都做了比較大的提升和設計。系統的核心在于柔性一體化的設計加回收線設計,有效的節約成本,是裝置長周期運行下去的關鍵。
從小試到中試,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全裝置工藝系統下,乙交酯收率比常規工藝高10%~20%且純度達到99.5以上、PGA相對分子質量高達30萬以上、以乙醇酸計PGA收率高達80%~85%。全裝置工藝系統提高了聚合物PGA產品收率和產品靈活性與市場應用適應性,并具有功能化、定制化、柔性化產品設計、系統集成、裝備國產化等優點。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煤化工中心主任助理秦紹東:鈷基費托為塑料行業加工助力
高熔點費托蠟下游產業鏈長,可作為產品出售,也可進一步加工,做可降解材料加工助劑。
高熔點蠟主要通過費托合成技術來生產,與漿態床鐵基費托技術以油品為主產品不同,北京低碳院開發的固定床鈷基費托技術以高熔點蠟為主產品,是最適合于高熔點蠟的生產的技術。由于其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是固定床,因此,產品也含有雜質但相對較少。低碳院開發的鈷基費托產品(油+蠟)合成氣消耗小于5700Nm³、蠟油比可達3:1、中試階段蠟和油總收率已經做到了91%~92%,且重蠟含量遠遠高于煤制油副產的鐵基蠟,指標遠優于國內競爭對手,達到國外報道水平。低碳院鈷基費托技術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重質蠟含量較多,通過分子蒸餾技術最高可分離出48%的115號蠟,為蠟中價值最高的產品。
固定床鈷基費托制可降解高熔點蠟具有核心技術指標先進,高附加值的高熔點蠟收率高等優點。該技術生產的高附加值的熔點蠟可以用于塑料加工的助擠助劑、熱熔膠等,也可進一步加工制重質潤滑油基礎油,應用前景廣闊。
中石油華東銷售公司業務六處處長楊旭:生物酶技術解決通用塑料降解難題
塑料本是工業之母,現在變成白色污染。聚丙烯、聚乙烯目前的主要處理方式焚燒、填埋、光降解等,都存在一些問題。畢節尚昆集團研發出的OBE母粒,可直接降解部分通用塑料,用屬于中國的高科技解決造成白色污染的通用塑料降解難題。
OBE母粒是把耐高溫的土著菌生長因子,在厭氧和高溫的環境下,使用乳酸衣膜、甲殼素進行包覆,使其在干熱情況下能承受340℃的高溫,在成分不被破壞的情況下制成土著菌生長因子“微粒膠囊”,再將“微粒膠囊”與聚烯烴和碳酸鈣粉進行密煉后造粒,即可制成可生物降解聚烯烴的OBE母粒。
添加OBE母粒的袋膜,拋棄在自然環境中形成污染后,袋膜中“休眠”的生物酶,在陽光、水分和土壤等條件的作用下,被激活并大量繁殖,同時誘引土著菌集結共同降解袋膜,袋膜逐漸降解至粉粒狀,后生動物會參與降解過程,袋膜粉粒被生物降解,最終轉換為二氧化碳、水以及排泄物,溶入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循環,成為無害物。同時,OBE制袋膜工藝流程不改變傳統吹膜制袋工藝。這是成本低廉的革命性技術,不僅節能減碳,還降低了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量,將為防治白色污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中國石油大學副教授金鑫:開發非糧基生物材料勢在必行
目前PLA等可降解塑料制品需要耗費大量糧食資源,此類產品急需開發面向中高端的制品。如果此行業還繼續發展,勢必還要消耗大量糧食資源,行業若想繼續做大,糧食會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基于生物基定制化產品,做小而精的產品是我們團隊的目標。
乙醇酸是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新貴,在化妝品,日用洗滌劑、高端的金屬清洗劑方面使用已經非常之多且價格昂貴。目前乙醇產能基本上都是通過石油或者煤化工轉化過來的,很難滿足綠色加低碳的發展要求。而通過秸稈(纖維素)聯產丙二醇,制取乙醇酸技術上可行,且工藝能耗較傳統化工大幅降低,產品純度大大提高。從原材料角度來考慮,跟甲醇和煤相比,秸稈原料價廉易得,高值產品作物的種植還可以作為勞動人民經濟收入,可謂是一舉兩得。
目前生物基乙醇酸已于2021年實現定制化合成,預計2023年可實現大規?;a。從可降解塑料的角度來說,未來生物基乙醇酸的競爭力可能比不上煤基或者石油基乙醇酸,但在生物兼容性、安全性等問題上,尤其是一些特殊定制的領域還是具有明顯優勢的。
浙江理工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副處長、特聘教授余厚詠:納米纖維素基功能材料應用廣泛
通過引入天然松香、石墨等設計構筑功能性納米纖維素雜化粒子,調控誘導生物聚酯單一成核向協同成核方式改變,可實現PBAT、PLA、PHBV三大生物聚酯多重功能性整合,并最終實現納米纖維素對生物聚酯“單一增強”向“多功能整合”的跨越。
在納米纖維素制備應用方面,我們研究了10多年的時間,主要在9個方面進行了應用。第一應用于真絲綢壁紙防霉抗菌用復合雜化材料。第二應用于抗菌傷口敷料與藥物緩釋載體方面,可改善PLA基體載藥量不高、藥物易突釋、疏水性與藥物不兼容等問題。第三應用于超高UV屏蔽與智能調溫紡織品,復合纖維可以作為相變骨架。第四應用于智能控釋藥物釋放無紡纖維。第五應用于多重響應無紡纖維智能油水分離—污染去除。第六應用于超強氣凝膠作為吸附/絮凝材料,對金屬離子、染料、模擬廢水均有優異的吸附能力。第七應用于便攜式凈水器,可穩定、快速吸附雜質。第八應用于自愈合仿生皮膚傳感材料。第九應用于超分子組裝納米纖維素纖維氣凝膠儲能/傳感器件等。
總體上看,納米纖維素基功能材料應用范圍很廣,未來隨著納米纖維素從絕緣到導體的突破,還將開辟很多很好的新應用領域,如在仿真電子屏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應用。
在本次峰會的高端訪談環節,嘉賓們就“BDO高價位,PBAT如何尋求新方向?可降解材料改性會是下一個投資風口嗎?”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道恩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陳軍:細分市場帶來成長空間
道恩今年PBAT改性產品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從一次性消費品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細分市場的。道恩集團現在主要是兩個布局:一個是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布局,包括上游的PBAT聚合,中游的改性,還有下游的制品;第二個就是橫向的產品布局,包括膜類材料如購物袋、快遞袋、地膜等,擠出、注塑、吸塑、3D打印產品等,還有生物降解的熔噴布、紡粘無紡布、發泡材料等。
當前生物降解改性產品主要來自于一些大企業,小企業基本上還是沒有做大。原因是單純從生物降解改性技術角度來說,也是有一些痛點和難點的。痛點如氣味、熱封和析出問題,難點如降解速度和貨架期等基礎問題,針對這些具體的痛點和難點,如果我們能夠研究透,解決這些痛點和難點也會帶來一些市場空間。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馮玉峰:要逆周期去考慮投資
PBAT今年下半年的開工率不是很高,一個是因為原料BDO的價格太高,另一個是因為可降解材料的市場不及預期。
BDO的價格持續高位,可能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嚴格的“雙碳”政策影響BDO開工率,BDO產量降低。同時,中國今年出口強勁,BDO的下游行業景氣度回升,需求上升造成了短期的供需平衡。
化工行業的周期一般是7~8年,如果看好可降解材料的未來,建議選擇逆周期投資。從技術層面講,PBAT裝置在操作上做一些調整,可以用于生產PBS,PBS也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可降解材料。在歐洲PBS比PBAT更有市場,中國的PBS產量有限,主要還是原料丁二酸或丁二酸二甲酯產能不足,后期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新建BDO產能的釋放,BDO的價格終會回歸理性,而可降解材料的市場會幾何放大,支撐BDO和PBAT/PBS的持續發展。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黃勇:新產品技術或將改變市場格局
從中國當前PBAT及原料BDO的市場波動情況看,實際上就是在周期性、波段式的發展進程中。所以說如果做投資的話,特別是做企業的可能眼光要放得稍微長遠一點,對短期的波動要有承受能力。
現在PBAT的技術相對已比較成熟,產業化規模也在上來了。如果BDO還是長期高位的話,有可能很快會有其他的新產品出來。因為科研,經常是根據市場、根據需求來進行的,包括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我們不排除未來會有新材料、新技術,對現在的PBAT市場等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川流投資新材料研究總監楊子平:從長周期中尋找投資標的和機會
短期來看PBAT存在投資過熱的現象,BDO原料目前的高位價格很有可能是一個周期性的因素。站在投資角度看,現在的位置可能不是特別合適介入,但從長遠來看的話,這個產業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
改性可以很好的調控產品性能和降低成本。PBAT的改性需要的資本投入較PBAT原料生產要少的多,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因為我們基金的投資周期比較長,一般是9年,所以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我們希望這家企業能在一個長周期的時間里可以維持較強的競爭優勢,尤其是技術優勢。同時我們希望創始人熱愛這個行業,專注這個行業,同時能夠持續的學習,帶領公司前進。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